logo

碧穹流光亭——竹韵智趣生活馆——2025神灯奖优秀设计奖

景观照明设计 Landscape Lighting Design

发布时间:2025/3/25 20:55:20

参赛组别:院校组 College group

申报项目名称(中文):碧穹流光亭——竹韵智趣生活馆

申报项目名称(英文):Azure Flow Pavilion - BambooVerse Smart Living Lab

申报单位(或个人):青岛理工大学-葛聪聪、崔彦琪(指导教师:于红霞)

项目实施状态:未落地/无实物 Not landing

综合介绍或申报理由
碧穹流光亭,竹韵智趣生活馆——非遗活态传承的社区智趣空间 该设计是一个融合非遗传承、科技创新与公共空间设计的项目,将非遗竹编做为凉亭的主要装饰元素,突破传统竹编作为静态装饰的局限,将其转化为沉浸式光影媒介白天通过智能光感薄膜投射动态谱,夜晚以光伏驱动的星河流光凸显竹编纹理,使非遗工艺成为可感知的“活态文化”,实现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共生共荣。 凉亭顶运用智能光感穹顶,做到了技术赋能传统工艺,柔性光伏单元与彩虹滤光技术的结合,实现能源自循环与光影艺术的双重价值。同时,该设计保证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活化,全时段多功能利用,白天为休闲遮阳场所,夜间转化为社区文化展览与儿童科普基地,解决传统凉亭“功能单一、闲置率高”的痛点。凉亭增加儿童科普游玩区,用带有科普知识的可翻可发光木块,让儿童通过游戏学习节气文化,非遗竹编作为装饰物,让成人感受竹编美学,实现“从6岁到80岁”的无障碍传承。 碧穹流光亭不仅是照明设计作品,更是以光为纽带的文化再生系统。它重新定义了公共设施的角色——从“被动使用”到“主动吸引”,从“单一功能”到“社会教育平台”,增加设施的使用时长。
项目缩略图
设计图
创新要点
"碧穹流光亭"突破传统凉亭功能边界,使凉亭进阶为集文化传播、社区教育、绿色供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公共智核,实现从器物展示到行为引导的文化空间范式革命。
1.文化创新:将非遗竹编工艺以另一种方式更好的呈现出来,并将其不仅作为装饰物,更作为宣传工具,直观展示竹编文化。
2.技术创新:穹顶采用智能光感薄膜,日间化作彩虹滤光伞,将阳光解构为七色光斑,在地面编织动态光谱地毯;夜幕降临后,嵌入的柔性光伏单元将白日积蓄的能量转化为星河流光,形成会呼吸的银河穹顶。增加亭子的趣味性。
3.多功能融合:将宣传,照明等功能与休闲为主的凉亭进行有机结合,增加了凉亭的可使用时间。
4.交互性强:镂空竹编立方体构成知识魔方群岛,内置重力感应LED与AR标签,孩童推动时触发不同主题光效,每个魔方面板呈现二十四节气竹编浮雕,翻转至正确节气组合可激活星座投影。通过此方法可为凉亭增加普及知识的功能。
5.文化传承:凉亭以多种方式展示非遗竹编等中国传统文化,功能上做到了创新协调可持续,将凉亭的使用时间延长,增加了凉亭的使用人群。
获奖、专利情况
申报单位(或个人)介绍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下设建筑学系、城乡规划学系、风景园林学系,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学生们曾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累计获奖600余项。 葛聪聪,青岛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22级,中共预备党员,担任院团委兼职副书记、班级团支书、党建助理员,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学生标兵称号,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省级银奖、第二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三等奖、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等多项学科竞赛。在社会实践方面,曾获得2024年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学生、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春长征”专项活动优秀团队、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案例TOP100等多项奖项。
2025阿拉丁神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