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4/16 17:39:53
申报项目名称(中文):太原市城市照明管理终端升级改造及迎泽大街华灯改造项目
申报项目名称(英文):Taiyuan City Urban Lighting Management Terminal Upgrade and Renovation and Yingze Street Huadeng Renovation Project
缩略图:

项目定位:
智慧照明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核心聚焦城市照明管理提升和节能减排两大目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等技术,通过“前端物联感知”+“后端智能平台”的联动管理模式,对城市照明进行“点、线、面”综合监控管理以及对现行道路照明中的高压钠灯光源进行更换LED节能改造,实现城市照明设施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监控、智慧化控制、精细化降耗,从而推动城市照明管理与节能双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全市的城市照明路灯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照明的建设,提升照明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针对太原市当前城市照明管理现状和实际需求,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单灯控制、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移动互联等技术,对路灯设施自动化监控设施、安全监测基础设施进行提升,通过对路灯监控和景观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在不影响目前路灯和景观照明监控的前提下,将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兼容提升,对景观监控强弱电管理和路灯监控管理实现统一平台管理,实现全市城市照明路灯、景观实现“一把闸刀”控制,路灯、景观统一监管评价管理。提高城市照明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照明系统资源管理精细化、运行监控智能化、运维服务主动化、节能管控精准化、安全监测常态化和协同办公移动化,充分发挥城市公共照明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方面的作用。
系统在若干年内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便于随时将新增照明设施纳入统一监控管理,以适应太原市城市照明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
设计理念:
一、经济效益
1.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维成本
通过平台的实施,实现城市照明管理工作从人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转变,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推动城市照明监控、运行管理、资产管理、抢修管理等各项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管理精益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平台的使用减少了城市照明巡视工作的人力投入和车辆使用,而且维护人员在检修车出发前已经知道了故障的准确地点和基本状态,有目的的检修,大大地降低了运维成本。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得资产信息清晰,管理精细,日常维护管养有计划、有保障,资产设备生命过程有记录,可延长设备运行寿命,降低设备重复采购成本,提高资产使用率,降低备件库存,减少设备“失踪”。
2.合理降低用电能耗
实施智能单灯后,可在深夜行人稀少和交通量减少的情况下,执行“隔一亮一”或“隔二亮一”的照明方式,既给夜间出行的行人带来主便又能节约大量的电费支出。在实现单控后,由于隔盏关灯进行控制一般是通过敷设双线电缆实现的,现在最少还能节约50%的电缆成本及其施工费用,同时实现按需亮灯,节约能源和管理运行费用。
3.节能减排,绿色照明
项目实施完成后通过智能感知终端精准开关灯实现总体节能5%。
二、社会效益
1. 提升监管能力,增强城市安全保障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的发展,城市照明已经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因此,社会对城市照明管理和维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对时间、地点、事件的要求及时调整城市的开关,进行应急调度,及时发现故障并立即修复等。
通过照明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太原照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支撑,直接提升了太原的照明管理价值和产业品牌价值,有利于太原“智慧城市”的全面文明建设。 项目实施将实现太原市城市照明管理体系的重大创新。太原市智慧照明平台的应用,是新兴科技助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创新之举。将为太原市安全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全新的技术及运行支撑手段;将助推太原市形成高效协同、统一调度的城市安全治理体系。
2.大数据信息整合,建立数字城市模型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投入使用,数据类型更加丰富,有利于未来太原市城市数字化的建设,为智慧型城市建设提供有用的隧道数字信息化数据模型。
3.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照明基础设施提升后,对实施了漏电安全管理的每一条照明供电线路,能够在汛期为暴雨多发季节,高空线路很容易与灯杆相连发生漏电故障,低洼处形成积水也比较容易与灯杆直接发生漏电故障,同时外力破坏、道路开挖容易破坏照明供电线路,一旦出现灯杆漏电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危害极大。实施照明设施供电线路的漏电安全的实时监测管理,为市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城市维护及时,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城市照明管理的部门投诉,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城市管理的形象。
三、管理效益
1、统一监管、评价
通过对路灯和景观系统的统一整合管理,实现路灯、景观“一把闸刀”城市照明统一监管、评价,实现路灯设施的统一管控、精准控制,实现全市统一控制,能够在节日活动、政务需求,应对应急事件中提供稳定、可靠的灯光保障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值班等待报警,不仅大大地减少了城市照明巡视人员和车辆损耗,降低了维修成本,而且在检修车出发前已经知道了故障的准确地点和基本状态,有目的的检修,不需巡线查找,因而大幅减少缩短了检修响应时间、提高检修效率,保证了路灯的亮灯率,由此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2.数据共享,协调办公
通过整合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全市城市照明的统一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市城市照明管理的经济、安全、服务重要指标的管理和评价,管理人员能相互实现异处信息共享、协调工作。实现了组织的集成,提升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对现场安全状况的管控能力,并在无形中建立了一个学习和监督的平台。使得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目前在国内外对城市照明监测管理的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使用简单的远程路灯漏电监测终端设备
存在缺点:只有简单的漏电保护功能,不能实现漏电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在无网络的情况下不具备自判断保护功能。
2、对照明设施以外的监管手段不足
缺乏对城市照明照明设施的外用电的监管手段,如:交通视频、红绿灯、公交车站等人员密集、易接触的城市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的监管,当出现漏电安全隐患时是否第一时间知道,同时不能进行实时远程控制,对市民的安全出现无法提供安全保障。
3、使用测量精度不够的监控终端
使用的监控终端测量误差较大、灵敏度较低,且经常出现测不到电参数数据的情况,导致监控调度中心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现场故障。
4、监控设备仍处于模块化
使用的路灯自动化监控终端采用的芯片是淘汰的落后的插装式芯片、设备一体化集成度不高。
5、终端测量数据存在问题
监控设备不具备现场自动存储运行历史数据功能,后台所需要获取的数据必须要通过网络采集才能获得,但是在网络不成功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取到数据,运行数据的丢失,无法在大数据应用。
6、监控系统存在问题
硬件设备设计应用的原因导致每天开关灯控制、查看数据的速度非常慢,而且系统属于巡测的方式对现场终端获取数据,系统内的终端数量越多,系统的运行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
因此本次项目实施的智能化监测终端设备和智能化专业管理平台是专门针对城市照明用电特点和要求进行研究,把城市照明安全运行监测与城市照明监控管理打造为一体化的应用管理,集城市照明服务单位十几年的理论和经验的重要创新产品。该平台集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并具有众多的理论突破与创新技术,无论是设备和平台都是国内最先进的。
实景图:

配置清单:
1、平台截图
(1)城市照明一张图
(2)城市照明自动化监控系统
(3)车辆管理
(4)城市照明安全管理
(5)精细化运维管理
(6)城市照明能耗监测管理
(7)城市照明华灯监测管理
2、自动化监控终端
(1)正面图
(2)内部图
3、全数字华灯终端
(1)设备正面











设计亮点:
1、路灯自动化监控终端
(1)精准测量路灯运行各种小数据,提供高精度数据供平台大数据分析。
(2)高标准城市照明自运行安全底线,在无网络情况下能够长期稳定的自动运行
(3)行业首创全时域智能算法能够精确控制,精准、及时发现不亮的灯。
2、全数字华灯测保终端
1、通讯方式:4G物联网通讯;
2、1-3路电流测量,测量范围:AC0-10A,测量误差≤±2%;
3、1路漏电流监测,测量误差≤±2%;
4、1-3路0-10VDC调光电压输出;
5、1-3路控制输出;
6、计时精度:累计误差≤±60秒/年;
7、外壳防护等级:按GB/T 4208-2017测试。符合IP68试验后,设备内应无明显积尘积水,设备工作正常;需提供检验报告证明(省级以上含省级的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检验报告检验项目结果为准)
8、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 GB/T17626.2 标准;
单灯接口要求:进出线需具有快速接线接口,方便日常检修各模块之间接线牢固、可靠;安装牢固、无松动;
10、单灯控制器需具有独立运行可靠性,保证在单灯自身故障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正常亮灯,不会导致光源、电器的损坏;
11、单灯控制器进线、出线、调光线独立出线,方便日常维护检修。
12、支持4大保护功能,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漏电保护。
申报企业全称(中文):广东正力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申报企业全称(英文):ANGDONG ZHENGLI GENERAL ELECTRIC CO.,LTD.
企业LOGO:

主营范围:集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照明自动化监管平台、节能控制装置、全辅助专家决策平台等多项智慧城市建设产品
企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