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马尔康市特色街区及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程——2025神灯奖申报工程奖

景观照明工程 Landscape Lighting Project

发布时间:2025/3/6 11:20:27

申报项目名称(中文):马尔康市特色街区及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申报项目名称(英文):Upgrading and Renovation Project of Characteristic Blocks and Municipal Facilities in Maerkang City

申报单位名称(中文):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报单位名称(英文):sichuan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项目地址:四川省马尔康市

设计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建筑机械化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马尔康嘉绒交通水利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简介
马尔康市,作为阿坝州的首府,坐落着一处独具特色的街区——"嘉绒朗玛"。这一街区不仅是317川藏线上的重要节点,更是藏羌走廊民俗体验旅游线路中的必经之地。此地的主体民族为嘉绒藏族,这一族群在藏语中象征着“火苗旺盛的地方”,进而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寓意深远。 马尔康市的建立,其雏形源于原嘉绒18土司中的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的属地,它成为了嘉绒藏族文化的核心地带。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与积累,马尔康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嘉绒文化派系,这一文化派系在建筑风格、宗教信仰、饮食习俗、服饰特色等方面均呈现出与其他藏族分支的显著差异,凸显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马尔康市的老城核心区,有一个由团结街与滨河路相交而成的三角扇形区域,这里便是"嘉绒朗玛"特色街区的所在地。这一街区包含了崇列街、金珠街、茸勒街以及团结街等多个街道,作为马尔康市的入城门户,它不仅承载着城市的交通要道功能,更是嘉绒藏族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嘉绒藏族文化的绝佳场所。
项目缩略图
相关项目图片
项目宣传视频
在马尔康"嘉绒朗玛"特色街区的照明更新项目中,我们深入考量了街区的独特特性和文化内涵,紧密围绕嘉绒藏式文化展开设计。这包括了对嘉绒藏族民居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嘉绒图腾符号和文化装饰图案的精细提炼,以及对嘉绒藏族农耕饮食文化和服饰编织品的符号化视觉语言的细致解析。同时,我们也特别注重了嘉绒藏族精神崇拜符号,如墨尔多神山和大鹏金翅鸟等元素。 在街区的更新设计过程中,我们以这些嘉绒藏族文化元素为基石,精心提取了嘉绒藏族文化的核心基因,并将它们巧妙地融入环境业态的塑造、建筑的更新改造、街区景观的营造以及夜景灯光的布局之中。这一设计过程旨在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以嘉绒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街区,为游客提供一个能够深度体验和感受嘉绒藏族文化的独特场所。通过我们的努力,马尔康"嘉绒朗玛"特色街区不仅实现了照明系统的更新,更在文化传承和街区特色营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尤其是多款藏式壁灯、吊灯的设计,结合了藏羌传统文化中的蝴蝶团花纹桶珠、莲花吉祥纹饰、马蹄扣、珠串坠饰等元素,与现代灯具造型相融合,以及特别定制的风铃灯,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藏式马铃。巧妙地将马铃、藏式吉祥纹饰与灯具融为一体,不仅作为夜间照明使用,更是一款充满特色的藏式风铃,为街区增添了别样的风情。特别定制的壁灯为整个街区重新披上温馨的底色,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从此告别昏暗的夜晚. 整个街区的灯光设计将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嘉绒天幕元素融入水景瀑布之中,并结合炫彩灯光,创造出了名为“嘉绒天瀑”的立体水景观。该街区的景观照明设计充分体现了“引水入城”的理念,整个街区沿着水景流线布置了RGB水下灯带,其主要色调源于马尔康地区的蓝天、青山和绿水的蓝、青、绿色混色。同时,全段还设置了流线型RGB地砖灯,颜色同样以青、蓝、绿混色为主,并通过水流式动感变化,加强了人与水、水与光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感官体验。
照明技术指标
节能措施及效果
1、整个街区摒弃了传统的立杆式庭院灯,转而采用多种特色藏式壁灯作为主要的夜间功能照明。这些藏式壁灯不仅满足了光源照度的设计标准,还在外观形态上融入了丰富的嘉绒藏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夜间景观。
2、整个街区合理规划灯光布局,采用智能控制,采用分区照明控制,设定多时期模式控制,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整个项目选用具有高效节能特性的灯具和配件,使用LED新型节能照明材料,制定详细的夜景灯光节能管理制度,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光的运用主要聚焦于建筑立面,它构成了整个街区的基底光影效果,旨在突出和表达建筑本体的独特特性。城市灯光设计的核心目标不在于仅仅提升建筑灯光的外观美观度,而是探究如何通过灯光的巧妙运用,进一步增强建筑的吸引力与魅力。
为了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灯光设计特别避开了居民窗户,而是着重强调建筑栏杆、特色门窗结构、造型雨棚以及装饰图案等细节,以此凸显并尊重建筑的本真风貌。
照明设计创新点
整个街区摒弃了传统的立杆式庭院灯,转而采用多种特色藏式壁灯作为主要的夜间功能照明。这些藏式壁灯不仅满足了光源照度的设计标准,还在外观形态上融入了丰富的嘉绒藏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夜间景观。
尤其是多款藏式壁灯、吊灯的设计,结合了藏羌传统文化中的蝴蝶团花纹桶珠、莲花吉祥纹饰、马蹄扣、珠串坠饰等元素,与现代灯具造型相融合,以及特别定制的风铃灯,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藏式马铃。巧妙地将马铃、藏式吉祥纹饰与灯具融为一体,不仅作为夜间照明使用,更是一款充满特色的藏式风铃,为街区增添了别样的风情。特别定制的壁灯为整个街区重新披上温馨的底色,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从此告别昏暗的夜晚.
整个街区的灯光设计将科技与艺术巧妙结合,嘉绒天幕元素融入水景瀑布之中,并结合炫彩灯光,创造出了名为“嘉绒天瀑”的立体水景观。该街区的景观照明设计充分体现了“引水入城”的理念,整个街区沿着水景流线布置了RGB水下灯带,其主要色调源于马尔康地区的蓝天、青山和绿水的蓝、青、绿色混色。同时,全段还设置了流线型RGB地砖灯,颜色同样以青、蓝、绿混色为主,并通过水流式动感变化,加强了人与水、水与光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感官体验。
照明控制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和节能管理。
动态灯光秀技术:结合LED灯光和智能控制技术,打造动态变化的灯光秀效果。
结合藏式特色元素,自主创新多款藏式壁灯,如风铃灯、多层次吊灯等。
项目实际运行评价
项目通过采用高效LED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如分时段、分场景控制),显著降低能耗。项目实施后,优化后的照明环境增加了市民夜间活动空间,街区的人气指数暴涨,带动了夜间旅游和周边商业消费。
申报单位介绍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是省属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院,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设计院现持有建设部颁发的甲级建筑工程设计和咨询、甲级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施工甲级资质、环境污染防治工艺设计、乙级市政工程设计、乙级商物粮行业工程设计等资质证书,并具有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涉外经营权。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中级建筑师、工程师400余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00余人。
2025阿拉丁神灯奖